近日连续超高温,闷热状态下心情烦躁。鉴于已经较长时间没有写文,因此今日水文一篇,谈谈升学宴。
我们这里,每到夏天,县城里面的酒店,大部分都会被那些升学宴挤的满满的。
(一)讲一下升学宴的来历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参与高考的,以及被大学录取的人数都少。我们村书记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但是,我们村书记家里相当穷。在村里当书记,当时的工资是每年1700元(注意是每年)。而且因为书记患病,这些钱根本没攒下。由于书记家里太穷了,且当时大学的奖励及资助政策不完善,家里实在是没钱供孩子上大学。当时有人出主意:既然考上大学了,就办一次酒席,把收的礼金用来给孩子交学费。这是我们这里历史上的第一个升学宴。后来,办升学宴的越来越多,直到现在则是所有考上大学的家里必办。
图1:当时的村书记
(二)说一下升学宴怎么办
升学宴有两种方式来办:在家办、在酒店办。
在家办,在农村相对简单。由于我们这每家每户都有院子,所以可以在院子里摆放酒席。但是,每家的院子都很小,即使摆放,也只是摆3~6桌,所以每次吃酒席都要轮流吃,每波(我们这里叫you,一声)酒席吃完后收拾干净,再摆放下一you酒席。过去,办酒席的人家,需要借桌子和凳子,自己雇厨师,自己家买菜、烟酒糖茶等,并且动员村里的人去搬工(也就是干活):村里的男人干体力活,比如砍柴、烧火等,并且张罗事情;村里的女人洗碗、洗菜、切菜等。近几年,流行“一条龙”,只要花钱,人家用车拉来桌子、凳子,并且自带厨师和女工,所有的费用全部算进订购“桌”的数量,如目前中等价格是每桌238元,一般是12个菜,超大的盘子,满满的菜,即使饭量再大,都吃不完。
在酒店办,则不用操心,一切东西全部由酒店提供。只不过,如果接村里的人去酒店,则需要雇几个面包车,来村里反复接送人们去县城的酒店。吃完后再反复将人们接回村里。除去烟酒糖茶,目前中等价格是每桌288元,一般是12个菜,我县除了一个叫“金××”的酒店(下文会提及),其他的酒店都是超大的盘子,满满的菜,即使饭量再大,都吃不完。
(三)说一下县城里面的酒店
历史上,县城里面最早的酒店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了。这个酒店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坐车时跟售票员打一声招呼,说到“粮×”(酒店的名字)下车,就会在这里停车。前两年,这个废弃的酒店被承包,更名为“金××”,于是这个标志性建筑才改名。“金××”酒店有几个特点:每道菜都很辣,通红的朝天椒;盘子大但菜很少;菜量比别人家的小多了;菜的质量不比别人家好,但是价格不比别人家便宜;……就连一盘锅包肉,里面有一半是胡萝卜,而且还有朝天椒,这种菜怎么吃?所以,没多少人在“金××”酒店订酒席,即使有人订了,谁订谁后悔。
其他酒店有几家,过去的时候生意相当火爆。他们的主要客户,并不是这些农民,而是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过去只要去酒店消费,他们都能报销。那家倒闭了的“粮×”酒店的老板,换个位置重新开了一家全县规模最大的酒店(“六×”酒店),他通过送礼(包括物品和现金等)的方式,买通了县级和市级政府机关的人,市委和市政府的人都开车几十公里到我们县的这家酒店进行消费,他们回去后再进行报销。
这种吃喝成风的现象,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不仅在网上有所讨论,也引起了最高领导机构的重视。随着部分政策的实施,政府机构人员的这种消费无法报销了,因此我们县酒店的盈利情况巨额下降,部分酒店将服务员和厨师全部辞退,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家人来做;部分酒店倒闭,包括“六×”酒店,至今“六×”酒店所在的位置都无人承包。
目前勉强维持的酒店,最赚钱的时候,就是每年的七八月份,靠升学宴来赚钱。
(四)说一下礼金
随着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礼金的数额在不断增长。我小的时候,10块钱可以走礼。后来发展到20、30、50,再后来100。最近几年最低都是200,对于自己家亲人、关系很近的,都是300、500甚至更高。
2011年开始,我就读大专期间的宿舍同学开始有结婚的。那时候同寝室的都是花500元,还在校读书的花300。我大专期间宿舍的同学已经结婚了三个,我是每个人花300。在中专学校上班期间,有一位同事的儿子百天,花了200元;三位同事结婚,每人花200;一位学生结婚(没错,我的学生,出生于1999年),花了200。别问我什么时候结婚(说多了都是泪TT)。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自我参加高考的2008年之后(不含2008年),随着高考人数减少、录取人数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考上大学,高考分数不到200分都能考上大学。
图2:历年高考人数及录取人数(来源:教育在线)
所以每年父母的亲戚朋友家里都有几份升学的。每年到七八月份,村里人都是人人自危,特别害怕升学的,这是掏空腰包的节奏,每年承受这些升学的礼金,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已经成为负担。
有的家庭如果有子女适龄且尚未成婚,还能指望着子女成婚时可以收回一点礼金。如果老人去世了,也可以收一点。对于子女已经成婚、老人均已去世,且没有其他需要举办酒席的事情(如乔迁、上梁等),礼金则是只出不进。礼尚往来,本来是促进他人团结的东西,至今都变成了负担。
(五)参加升学宴的体会
已经没啥感觉了。我高考都是1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早已麻木,亲身经历过多次社会进行人才选拔时的种种不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境内,高考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主要凭借自己才能和努力而成就的选拔性考试。所以,看到普通农民的子女此时考上大学,也就看到了几年以后他们的失业。对于家里有关系且有钱的那几户,则看到了今后他们凭借关系和几十万元钱,挤掉那些辛辛苦苦、努力勤奋去争取一份工作的学子们。
吃饭的时候就是感觉太热。今年夏季持续性的37℃高温,即使在酒店,也只是无力旋转的吊扇,我不知道外面安装的空调换气扇到底是干啥用的。所以吃饭的时候就是各种冒汗。不过冒汗似乎不影响食欲,面对平时很少吃的各种肉、鱼,我还是很馋。
图3:我今年参加的一个在酒店承办的升学宴(酒店无空调)
18 条回复
以前考大学,确实很不容易含金量很高,大家也是抱着庆贺的态度去送礼,主人家回礼的方式就是请客。
而现在,高考升学率这么高(查了下我们县2018年高考上线请客,1292人参加高考,上线1289人,重本413人,本科992人),所以基本上变成了一种敛财方式,大家都请客,大家都收礼送礼,今年看似赚钱了,其实是之前和之后多年的送礼,真正赚钱的是饭馆。
你说的“重本”就是一本吧?
现在升学宴就是为了收礼了,几乎都能考上,无论考的大学层次如何,升学宴上就是吃饭,也不像过去讲个话,敬个酒。收完礼,就可以用来交学费,抛去吃饭的成本,剩下的钱可以交两到三年的学费。实际上,收的礼都是过去自己花出去的,而还要花掉上万元的吃饭和烟酒钱。
升学宴可以理解。我是20年前高考,除了家在城市,剩下的跟你说得差不多。我妈特别爱张罗这种事,所以回请她的也多,不是在吃酒宴,就是在备酒宴,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我不能理解的是现在的谢师宴,我上学那会儿可真没有。而且你请了老师也未必肯来吧。
家在城市,没有一定的生活水平如何在城市呢?所以我在这里先回应一下之前你给我的回复:我家之所以2003年还在看黑白电视,就是因为家在农村,收入等各方面买不起彩电,而根据你的文章,我知道你家的上辈和上上辈是城里的知识分子,吃商品粮的,所以比农村生活水平先进了太多太多。我家好像是2005年买了彩电,用到现在。
要说特别爱张罗升学宴这种事,我们村里也有人爱张罗,尤其是过去农村需要全村人搬工的这种,那时候也没有酒店可以搬这种宴席。村里那个爱张罗的人,懂得各种红白喜事的习俗,说话也有说服力,每次到办事情的时候,主人都会请他过来,然后他都会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这确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了,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丧事的时候,不懂的习俗会出现大错误。
谢师宴这个,我没听说过……我们这有的升学宴,有的学生确实会邀请班主任参加,不过那个班主任会不会来就不好说了。2007年我参加的一个升学宴(当时我高二结束,暑假期间也在上课),那个学生的班主任确实来参加了。
你说的对。我爷爷家这边一直确实生活在城市,不是知识分子,而是工人;而姥姥家则在城乡结合部,舅舅们也都在国营或者集体企业上班,没有农民。我回复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因为98年的时候去过大连周边市的农村,感觉那里已经不富裕了,已经是家家彩电,所以想当然了。
操办丧事的是专业人才,似乎不能跟张罗酒席的相提并论。
说真的,有时候挺讨厌这些宴会的,感觉一个个没啥子意思。
现在似乎没有升学宴了,因为几乎都能上大学。?
最后,你咋还没结婚?(没错,头铁,不怕敲打。)
对啊,现在的宴会就是吃吃喝喝,升学宴连讲话的环节都没有了。
你们那没有升学宴了?
我因为没钱结婚,也没遇到结婚对象,目前也没有对象,所以还没结婚…………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身边的亲朋均不是从家乡来的,所以没有吃过任何一次升学宴。11年那会我考上了大学(大专),在我看来是稀疏平常甚至有些丢脸的事情,没想到过了一阵听说家乡因为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而感到非常骄傲(没错,在我的家乡,大专也属于大学),还因此获得了一些奖金。虽然没有升学宴,但我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红事白事,只要有这些场合,就必然避免不了其中的人情世故和利益往来,每每碰到都让人焦头烂额。刻在文化里的传统实在是难以改变。
对了林老师,你什么时候结婚?(斜眼笑)
对他们来说,大专和大学一样,毕竟都是走出去的大学生,如果你家乡那边以往的人没有在学业上走这么远,而你却考上了大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骄傲。这些奖金哪来的?打劫(斜眼笑)。去参加红白喜事,你经历这种人情世故和利益往来,因为你无法像他们久经考验之后那样自然地面对和处理,而又怕得罪了什么人或者做错什么事,自然就会焦头烂额了。
至于我什么时候结婚,哼,“老孙的金箍棒来也!”(斜眼笑)
这个升学宴还是看地方,我们这边除了上清华北大会隆重点,一般的大学基本都没搞这宴会…
那还行,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您说的对,一来一往的希望可以摆脱利益上的关系,本着庆贺去。
然而……
升学宴——-年轻人的第一顿酒席。虽然名义上是以孩子,实际上是成年人的利益交换勒。
对啊。礼尚往来,交换来交换去,自己的钱没省下,也没赚到,饭店倒是盈利了。
有个东西叫文化资本。中国人管它叫书香世代。有时候它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博主可以深入地了解一下它。别再说什么高考分数高是主要靠个人奋斗了。教育人类学早在用他们那套办法证明了:文化资本影响学业成就。
高考顶多能抵消掉一部分经济资本(钱)和社会资本(关系)带来的不公平,对文化资本的不平等真是无能为力啊。
还有人说,早在几十年前中国人就明白了这回事:文化资本不平等。于是弄出一个WHDGM,强行。有文化资本较多的知识分子通通打死,把文化资本强行塞给毫无文化资本的工农兵,废掉高考,让苗正根红的苦孩子上大学,结果……还是没有变。一个阶级掠夺另一个阶级,没有任何结果。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累积,假如前人的劳动无法累积到后人,那么高考肯定绝对公平。
这就让我想起了《动物农场》,也被翻译成《动物庄园》,和现在的情况太像了。
这书好出名。到处都有人说它。我哪天得挤点时间看看。
我第一次看到文化资本这词,是在一篇红楼梦的书评里。书评人说,宝玉的家族实际上拥有了巨大的文化资本。他们家培养出来的人,考科举就是有一点隐藏的优势。可宝玉他就是不考,无形中斩断了文化资本代代累积的链条,结果导致他整个家族衰败了。你不传你会死,你传了就有道德污点。
书评人的原话:“布爾迪厄認為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一樣,都具有可積累性和制度化的特點。經濟資本有原始積累,文化資本亦然。家庭教育作為文化生產的第一站,就是文化資本原始積累的站點。文化資本佔有的不平等,導致社會競爭先天就是不平等的,這一事實反過來制約社會競爭。所以在布爾迪厄看來,學校教育是以「公平」「民主」的之名行不平等之實,將文化資本佔有的不平等這一事實合法地掩蓋了。學校聲稱自己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但來自不同家庭環境(擁有的文化資本不同)的學生恰恰是不應該被一視同仁的。家庭佔有更多文化資本的學生在教育體制中永遠佔盡優勢。這些學生不僅擁有最出色的學業成績,同時在藝術和社會服務領域也頗多涉獵。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比別人優秀,而是他們的家庭已經完成了文化資本的原始積累,能夠將更多資源用於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