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打工人的选择余地

我之前很少在博客上谈工作的事情。

过去的工作经历是我的心理阴影,待自己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稳定下来后,我将继续记录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工作,我始终觉得无法做到自己非常满意的水平,也许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痛处;由于自己的疏忽出现过问题,现在依然心存愧疚。国企存在的问题,我通常选择避开,避不开的就佛系,不去争、不去抢,虽然少了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少赚一些钱,但对我这种情商低的人来说,这样能少很多是是非非。

前些日子,机缘巧合,我和一位同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面对面聊了大概三个小时。这位学生,曾在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担任畜牧兽医专业专任教师。实习生与学校正式职工同工同酬,但不缴纳任何社保,每个月拿到手的钱便会比正式职工多出接近两千元,达到五千多元钱。实习期满,他决定终止在这所学校的工作,去一个本省的大型养殖集团做生猪养殖基层饲养员。他说,虽然这所学校可以接纳他为编制外正式员工,但他毅然选择去企业,因为他有苦衷——缺钱。

原来,他和我一样,都是社会最底层农民出身。高考以后,他决定读法学,但他同学告诉他,动物医学相对法学的就业范围比较广,在本省工作的收入也会更高。于是,在报考志愿截止之前的两个小时,上网改掉了志愿。四年后,他选择去企业工作,正是因为,在西南省份的大型养殖集团工作的收入确实要远高于中专甚至大学老师。他的弟弟辍学,现在需要他这个哥哥去养着。家里靠不住,自己又想早点买房,在养殖集团工作的收入应该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然而,有一些现实必须要面对。举两个典型案例。2020年冬,广西某养殖集团下属生猪养殖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全体员工工资被下调30%;2021年6月,四川某养殖集团,因猪肉价格下降,全集团针对员工分别采取降薪43%以上、停薪留职和裁员处理。只要没被停薪或裁员,四川和广西的生猪养殖集团针对基层员工的月应发工资一般在9K左右,之前一般在1.5W左右,这是让我这个在国企体制内的员工可望而不可及的数字。试想几个问题:如果已经按月薪1.5W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了,能接受降薪吗?如果出现其他市场、政策或疫情风险,薪资水平继续波动,能接受吗?30岁以后还愿意继续养猪吗?最主要的是,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这位学生说,他对养殖业实际上并没有兴趣,选择去这种企业只是因为工资高。他的一位同班同学,之前便是在他要去的养殖集团做饲养员。实习期月薪8K多,每天在猪舍睡觉,而且与猪之间并没有物理隔离,觉得太过于遭罪就辞职离开了。其他在这个养殖集团工作过的学生,有很多都想逃。而他选择去这里,只是为了去企业看看,如果真的不是他想要的日子,也可以逼自己一把选择考研去提升学历,进而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

就在大三下学期,这位学生所在宿舍和隔壁宿舍的同学在一起商议前途问题。他们说,现在研究生扩招(实际上只是扩招专硕,但他们并不懂),等他们毕业后到处都是研究生,一样会面临就业压力,那就不如在这些研究生毕业之前先一步就业,进而放弃考研想法。一年后,他觉得自己似乎错了,因为他发现学历是他寻找自己满意工作的门槛,对于很多工作来说,没有硕士学历,这个门槛根本迈不过去。

经过这么多年的社会毒打,我发现,对于拥有大学学历,却没有任何背景支撑、没有任何金钱支撑的普通打工人来说,工作与生活只能是随波逐流,甚至将错就错。如果要坚持一些层级比较高的想法,则会为此付出很多代价,却无法设想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gj实行的教育制度,对不同教育类型的学生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然而,当我们走向社会,我们所经历的,与gj教育制度所指向的,是一致的吗?造成这种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总有人说“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十三年前参加高考的我,无脑相信了这句话。近几年我醒悟过来,“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中的“能力”,与我们自身具备的能力,是一致的吗?我们具备的“能力”,和企业要求的“能力”,是同一个概念吗?二十多岁时,我们有拼搏的热血,但身为螺丝钉的我们没有办法和空间去思考“十年后我还要做这个工作吗”、“十年后我到底能得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即便思考也许只能得到天方夜谭的答案。当年纪大了,学习能力有一定退化,自身跟随社会形势变化的能力无法赶超企业的“要求”,此时被一脚踹开以后,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最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我们具备的“能力”与企业要求的“能力”不一致,难道责任全在我们吗?

2021年6月20日,方可成老师在《新闻实验室》免费版的推送里说了这样一段话:

新自由主义强调,全靠个人奋斗,政府和社会对这种奋斗和竞争干预得越少越好,成功了就说明你努力或者聪明,失败了,就说明你要么太懒要么太笨——明明都给你机会了,怎么还是不行?只能说明,你就是loser,就是寄生虫。但是,一个完美的竞争环境只存在于童话故事里。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站在了不同的起点上,你和王思聪之间的竞争永远不可能是公平的。如果不对这种不平等进行干预和调节,它只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将责任全放到个人身上,就掩盖了系统性存在的歧视和偏见。……新自由主义对普通的劳动者是压榨性的,对少数掌握资本和权力的人则是极好的。但是,很多普通劳动者却拥有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方式。

对这段话我深有感触。更重要的是,“少数掌握资本和权力的人”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正好符合“新自由主义”的特征。

我一直记得一件事:之前在私企工作时,有一天午休,办公室的员工聊天时,公司的一名商务说“我很迷茫,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也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我看过一些帖子,无论是发帖人,还是一些跟贴的人说过“可以在30岁之前把一生的钱都赚了,如果自己年纪大了无法在企业生存,还可以自己当老板”。请问,这种人占多少比例?说出这些话的人,能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吗?企业针对员工个人职业和能力发展的问题永远含糊其辞,而我们作为没有任何背景支撑、没有任何金钱支撑的普通打工人,有选择的余地吗?

我身边有少数几个同事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不在乎这份稳定的工作,更愿意去过着相当有“激情”的生活,哪怕遇到职业上的风险,也有父母兜底。只是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进入体制内,因而选择在这里拿着一个月四千多的工资做着作息不规律的工作。

然而,经历过毒打、经历过生死关头、已经年过三旬、身心俱疲、没有任何依靠的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身边的一些同事也没有。我们之所以安心在山区工作,是因为有着很多的无奈。近几年,我只想把生活稳定下来。我已经不求自己能赚更多的钱,只求工作适合我、工作让我有成就感、工资能满足我的基本需要,现在的工作满足这三点。

我多么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尽早清楚这些问题,尽早对人生有足够的认识,在大学期间就给自己规划出多个人生方向,培养自己能够应对职业风险、规划不同人生选择的能力。可是,多数老师都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他们给学生传输的还是理想化的就业指导,无法实现上述的愿景。对于没有任何背景支撑、没有任何金钱支撑的毕业生来说,往往都会像我一样走很多的弯路。这是让人心痛的问题。

32 条回复

牧之 2021年6月30日 回复

深以为然,真的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去评价走过的路

林海草原 2021年7月1日 回复

所以,走到哪是哪吧,人生没有回头路,都是命。

牧之 2021年7月1日 回复

尽己力,听天命吧

小陈故事 2021年6月30日 回复

问个外行的话,文中所说在养殖集团做饲养员是养殖集团招饲养员是因为该集团待遇好所以招聘门坎高就需要本科或以上学历(比如茅台集团招硕士学历踩曲工);还是这个集团化养殖里,本科或以上学历更有作用? 看这个工作强度(每天在猪舍睡觉,而且与猪之间并没有物理隔离),感觉是看忍耐力而不是看学历吧。

林海草原 2021年6月30日 回复

他们是本科生专科生都在招,研究生也有去养猪的。这些公司会让研究生和一部分本科生做管培生,但是相关企业当中,不同企业的管培生管理制度完善程度不同。管培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养猪。本科生的学习能力要显著高于专科生,也有晋升空间,比如猪场管理人员或场长。但是,无论是什么学历的,这些企业当中,基层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人干了一段时间就离职了,就是因为忍耐力不够。

静水流深 2021年7月5日 回复

说起工作,这真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否。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遗憾

林海草原 2021年7月7日 回复

怎么选择人都不满意,人的本性,谁也逃不过去。

青找 2021年7月10日 回复

很多时候,我其实也想在博客碎碎念的,但始终没有,对于自己人生规划和工作安排,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

林海草原 2021年7月12日 回复

你可以把心中苦闷的事情都说出来。自己选择的路,自己必须硬扛着走下去,但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方向。

北栀 2021年9月20日 回复

之前也是,不大想这么早工作,但是,最终不也还是要去工作吗?早与晚也都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后来你的竞争优势可能会更强一点,去的地方也会更广阔一点,但是现在的我反而更喜欢平淡而稳定的生活,即使也是去一个小地方。我们辅导员反而更倾向于毕业就立马就业,经常跟我们推荐各种各样的岗位。

林海草原 2022年1月27日 回复

硕士毕业竞争力好一些,当然现在卷的这么厉害,要考都去考,就太难了。辅导员都是希望这样的,我现在也被教育要求抓就业率,指导个毕业论文都要求给他们做就业指导。张老师即将羽翼丰满,以后有机会去听你的课哟😂

回复 牧之 取消回复

1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