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微信公众号注销之际

2017年8月11日15:48,我申请注销个人微信公众号“林海草原”(微信号:lhcy_info)。8月18日,“林海草原”公众号的管理员——我之前的个人微信,收到了“确认注销”的对话框,给我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我点击了“确认”。这个微信公众号四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2013年1月12日,我用上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那是我用奖学金买的,参加的是移动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也就是那一天,我用上了微信,这个身边很多人早已开始玩的软件。2013年3月18日,我创建了这个微信公众号。当初完全是出于好奇,而且创建也是极其简单:申请个人微信公众号,只需要填写一些资料,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和手持身份证正面照片,等待审核通过即可。在里面可以发送文字,图文并茂的文章。

那时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发展的大好时机。那时候个人和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数量稀少,其中大多数公众号都能发布出非常精华的内容,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要。那时候公众号数量稀少的原因,个人认为是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尚未培养出来,微信尚未隐藏“退出”菜单,用户用完就退出微信,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短,用户的阅读习惯仍然停留在电子书、纸质书、实体报纸等其他媒介之上。

微信公众号似乎在2015年后便大量出现。这时候很多人已经离不开微信,将微信作为第一甚至唯一的通讯工具,甚至一切事情都只在微信中解决,阅读也不例外。根据2017年8月网络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2000W。然而上面的内容质量却大不如从前,抄袭、谣言、软文、广告,充斥着无数微信用户的聊天窗口,浪费着用户真金白银购买的流量。现在,我敢说,有很多微信用户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数量超出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即使每天不干别的只看他们关注的公众号,一天的时间都看不完当天更新的所有内容。另外,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含金量越来越低,对于很多内容而言,浏览、阅读只会无形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却收获不到想要的知识。

为了让用户尽可能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停留在微信上,腾讯在公众号中加入了很多新元素,试图让公众号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最敏感的金融业务类。手机屏幕越来越大,配置越来越高,尽管微信吃配置是非常牛B的,但也阻止不了用户对其的依赖。宁可花更多的钱买更高配置的手机,也不愿意舍弃一个早已背离初衷的微信。传统的网站访问量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靠手机来消磨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尤其是对于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人群,过去除了吃饭睡觉,就在街上散步,和邻居聊天,出去跳广场舞、扭秧歌,现在呢?在家玩手机。当老年人已学会使用微信,开始用微信公众号上面乱七八糟的文章麻痹自己之时,年轻人已有很多人试图跳出微信制造的囚笼。我的微信公众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停止维护的。

2010年我开始建立个人博客,随后几经风雨,开了、倒下;再开,再倒下。互联网不稳定的局面,虚拟主机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每年维护的花费不过一两百元,但实际存在的情况造成个人博主维护博客的隐性成本增加。微信公众号这种发布方式不能不吸引很多人前来使用。

2013年,我写的文章还是会被好友分享到朋友圈的。我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还是会使用个人微信聊天窗口和我聊天互动的。原因就是我前面写的,那时候用户量稀少。至少很多人还是可以用娱乐的时间看完他们关注的内容。

而后来,我也关注了很多公众号,被智能手机和碎片化的互联网改变的我,基本已经丧失了写作能力,没有耐心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伴随着前面提到的状况,看着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统计数据,即使我花费足够的时间写出发自肺腑的文字,阅读量也是寥寥无几,更别提别人会分享我的文章。因为,此时开始,太多的人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一篇长文了,对于总是发长文的我,让人看到新消息就能猜测到这又是一篇没有娱乐性的长文,于是就没有人再去打开了。

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互动。虽然2014年12月下旬微信公众号开通了评论功能,但仅限于长期发布原创内容的公众号使用。长期发布原创内容,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原创,在公众号中的意义,是抢在别的公众号前面发布内容,并不代表一定是维护者的原创,只要没有别的公众号发布过就可以。尽管如此,这还是需要公众号维护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从微信之外的其他渠道盗用各种资源,充斥在自己的公众号中,才有机会开通评论功能。

这种恶劣的现实情况,对于我这种仅靠情怀和可怜的文采来维护的公众号来说,是一个噩梦。我做不到每天发布新的内容,同时,我的情怀告诉我,我不会去复制其他很多公众号的路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维护一个对自己的精神层面毫无价值的公众号。

另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方式局限于微信。虽然,公众号中的每条图文消息均有一个对应的网址,可以使用微信将其分享到外部,但局限性依然明显。

首先,从维护者的层面看。当一条图文消息创建后,在公众号管理后台即可看到对应的网址,可以利用微博等其他途径将内容向外扩散。然而取得了网址,在电脑上阅读,或者手机浏览器中阅读,呈现出一种阅后即焚的态势——除非里面的内容恰好抓住了当时用户的关注点,否则,信息过载时代,这条内容便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的干干净净。

其次,从用户的角度看。用户必须在手机上使用微信接收对应的消息。用户可以将其分享至聊天窗口和朋友圈,这种锁链状的分享反而不利于内容的传播,更极少有人懂得如何查看对应的网址,以分享到其他平台。我遇到很多的人,他们都告诉我,这个在微信上,我只能发微信给你,我无法将里面包含的其他平台的消息提取出来,但他们试图让我帮忙提取这些东西,却只知道将其用微信分享给我。用户看到对他来说喜欢阅读的内容,会将其收藏在微信收藏夹中。可是,自己检查下你自己的微信,收藏夹中是不是收藏了自己很多天都读不完的内容呢?这些东西又有多少自己事后反复阅读的呢?

另外,从微信对公众号设置的限制来看。很多个人独立博客,会将自己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内容设置为超级链接,不仅证明了自己所说的内容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丰富内容和提升内容价值的作用。但微信公众号中,用户无法设置除本公众号或微信平台之外的超级链接。大量的公众号为了让用户看到其他平台的内容,只能将对应的链接添加到“阅读原文”中,非常不利于内容的传播,与分享背道而驰。

当这些状况使我对公众号的好奇心和热情逐渐消退,于是,我在2016年底,还是选择花钱去开通个人独立博客。在这个手机使用超过电脑的时代,虽然我的博客界面适配了移动终端,但是也不会有多少人再去阅读一个个独立的博客了。能够阅读的,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仔细阅读,并在博客下面的评论框中细心写评论了。维护博客,终究还是需要足够的情怀。这种情怀不被大多数人理解。那为啥尽管可能一个月才写一篇博文,却要每年花费一两百元去维护呢?因为独立博客不依附于任何商业化的环境,是一个纯洁的、纯粹的平台,没有任何杂质,没有任何干扰。这里可以让我静静地写、静静地看,自己付出心血的文字,能被真正的有缘人看到。如果一个人能在这样一个远离微信的地方看到这些文字,证明了他并不像其他很多人那样浮躁,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沉醉于杂乱的信息中不能自拔。

我早就想注销掉它,可是腾讯迟迟不对境内的用户开通注销功能,直到2017年8月。这个月微信悄悄上线了注销功能,却被新闻抓住这个亮点。我一直以为只能注销个人微信号。当我想注销掉自己的个人微信号时,发现必须解除公众号管理权限才能注销,于是我想登录到公众号后台更改管理员,将管理权转让给我的新微信号。登录上去以后,居然发现公众号也可以注销,所以我就没有更改管理权限,而是将其申请注销了。

7天过后,经过手动确认,我的微信公众号正式注销。我不会过多怀念曾经在公众号中的投入和付出,就像微信重装之后聊天记录彻底消失也不会多么怀念那样。没有什么是永恒存在的,当人的生命走向终点时,世间的一切都将消失,微信上的这一点投入又有啥放不下的呢?

谨以此文纪念我那走过四年零五个月的微信公众号,2013.3.18—2017.8.18。它有了它最好的归宿。

8 条回复

fooleap 2017年8月21日 回复

活跃的公众号好像也有20多万个,我觉得公众号这样的设定肯定有他的用意,有别于其他平台才是它发展得那么快的原因。

林海 2017年8月23日 回复

你说的有道理。公众号目前就是处于两个极端的状态:访问量大的,越发展越好;访问量小的,越来越不好发展。当然,对于访问量大的公众号,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维护,当然名人的除外,比如“槽边往事”。

不做手机控 2017年8月23日 回复

信息爆炸的时代,光是提供信息体现出的价值越来越低,聚合信息、提炼信息反而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但现实是——读者淹没在琐碎无用的信息中,而是我们产生的优秀文章却往往无法触达读者。我在做“不做手机控”和其他应用的过程中,也越来越能体会到推广的重要性。我写文章推广(虽然写得不一定好),不如论坛KOL几句简单的介绍,但这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推广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埋怨读者和用户,而应该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做出更好的应用来,同时更大力的做推广,SEO。我会坚持下去,希望你也不要放弃。与君共勉!

林海 2017年9月1日 回复

你说的有道理。对我来说,个人的文字,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写手,无力推广,文章只能被有缘人看到吧。我会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同时祝“不做手机控”和你开发的其他软件越做越好,用户量大增!

Gregorio 2017年8月23日 回复

恰好我也有过公众号运营经验,不过是高校公众号。确实公众号对用户造成了很大粘性,此外公众号内容质量也普遍较低,质量低下的原因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人的本性。人本身就喜欢新鲜、能快速回报、能给予快乐的事物,这种本性帮助人类在自然界立稳脚跟,但社会高速发展,人的大脑却不能随之快速进化,这种本性也成了媒体行业俘获读者的帮手,而且也是由来已久,早先见过一个上世纪在车站等车的绅士无一例外都在低头读报的照片,和现代都市中人们玩手机的情形无异,此外玩电子游戏、逛娱乐论坛其实是同样的道理;二,对于公众号来说,选题的重要性大于封面标题,大于具体内容,大于排版。这是我自己运营公众号总结的经验,也在许多运营课程上见过类似的言论,总之虽然高质量的文章有许多种,但一篇火爆的推送文章却只有两种,一是贴近热点,比如最近的《二十二》《战狼2》、freestyle(当然作为运营者我自己都不感兴趣,但为了体现职业素养还是要做),从而制作出“校庆到来,XX大学版freestyle音频发布!”这样的推送,这种推送难免不能“我手写我心”,二是合大多数读者的胃口,但如此一来内容也难免浅薄,另外也要考虑阅读量、点赞量、关注者增量等等数据,因此有野心的公众号一般更看重选题,具体内容怎么样……甚至制作者也不会详细看。
综上,公众号内容质量为了迎合读者所以普遍较低,当然,可能还有许多其它原因。内容在部分人眼中低质量,其实是为了吸引大部分读者做的妥协,其实在大部分人眼中都很吸引人,也因此造成了许多人靠手机来消磨自己的时间。
个人其实很欣赏一些个人博客,尤其是感觉文章对胃口时,比如刘未鹏的博客等等。而在微信中想要找到这样的公众号简直是大海捞针,实际上整个互联网中都可能很难寻找。而在微信公众号中,更多的不过是偶尔读读“钱江晚报”“南方周末”这样的新闻报刊的文章。
微信公众号的原创功能开通确实较为困难,这个功能的设置和腾讯公司微信团队领导人有关——他希望微信是节制、冷淡、纯粹的,适合工作人员使用,和腾讯QQ对比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然而虽然开通较困难,但还是有捷径可循,简而言之就是多原创、高频率,许多网课也有教授如何运营公众号。
以上是站在运营者角度的看法,运营者的乐趣在于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的增长,但对于想要借助公众号表达思想的个人来说,我感觉公众号绝不是一个适合的平台,如果不能迎合读者,大部分公众号只能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这里人群的喧嚣太大,传递思想的低语只会被淹没——这种情况下,可能其它部分平台是更好的选择吧,公众号的确不能作为主场。

林海 2017年9月1日 回复

你说的正是我想说的,但是你作为一个专业的运营者,总结的非常好。微信公众号最大的优势,并不在公众号本身,而是它使用户将使用手机的时间大部分献给了微信。张小龙曾说“好软件是用完即走的”,微信不能说不是好软件,但微信似乎永远也用不完,很大程度上也是归功于公众号。公众号的运营,为了吸引眼球,只能某种程度上舍弃一些在我眼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内容质量、情怀等,而像我这么珍惜这些,从这个角度上也只能舍弃经营公众号了。希望你的公众号越做越好!

陈仓颉 2017年10月31日 回复

“因为独立博客不依附于任何商业化的环境,是一个纯洁的、纯粹的平台,没有任何杂质,没有任何干扰。这里可以让我静静地写、静静地看,自己付出心血的文字,能被真正的有缘人看到。如果一个人能在这样一个远离微信的地方看到这些文字,证明了他并不像其他很多人那样浮躁,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沉醉于杂乱的信息中不能自拔。”
不能更加同意。我在今年4月中也创建了一个同名微信公众号,一个月的时间获得了原创标签,开通了留言和赞赏功能。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我每天几乎都在产出内容,然而产出的并非全是心里话,我甚至会跟你后面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样,每天花过多的时间关注阅读量、点赞数、粉丝数等虚无缥缈的数据。直到有一天我发的文章被无缘由地删除,突然醒悟,我已经背离了写作的初衷,毅然离开公众号回到了独立博客中。如今该公众号已经处于放养状态。

林海草原 2017年10月31日 回复

是啊!握手!如果仅仅是为何迎合那些微信用户,背离写作初衷,我们的精神层面就会非常空虚,达不到写作的目的。希望你能好好维护独立博客,我们一起成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