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三十年(六)

(1)

爷爷那不好的性格,传给四个子女,影响他们的一生,以及他们对后代人的教育和抚养方式。性格遗传下去了,但身体状况却没有遗传。我的爷爷奶奶的四个孩子,身体都不好,远远比不上他们的父亲。不过,尽管不好,也是有相对好坏之分的。

我的大爷,身高1米7。在家里承包的山上,造过果,后面造了榛子。目前,大爷家的收入靠卖一点梨,以及卖几千斤榛子来维持。前几年,大爷累出了肺气肿,爷爷奶奶拿了两万块钱,大爷自己拿了一些钱,住院治疗。现在体力越来越差。大爷是这几个孩子中身体最好的,但还是远远比不上爷爷。

我的叔叔,身高162cm,身体状况比我大爷差得远。大概是2000年,叔叔在上厕所路上晕倒。去医院后,检查出了胸腔积液,先后从胸腔中抽取积液共超过1800毫升(如果一次性抽出,会引起胸腔压力突然减小,导致人死亡)。这么多年,叔叔仅靠奔走于各个私人粮库来谋生,没法出去打工。

(2)

我的父亲,身高162cm,身体状况是几个兄弟姐妹中最差的。

父亲在3岁那年,患上了病。去了县医院,医生经过一系列诊断后,做出了无法治疗的诊断结果,医院不予治疗,让爷爷奶奶抱他回家。

那时候医院实行定向治疗,哪个地方的户口,只能去对应地方的医院治疗。即便去了其他医院,也会被拒诊。然而,可悲的是,当年已经存在医疗水平不均的情况,城市里面的医院治疗水平很先进,但仅针对工人或定向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进行诊疗。县域地区的医院治疗水平落后,但人们无从选择,只能去对口的医院治疗。

随后,有一位中医进入了爷爷奶奶的视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把他们的二儿子抱到了这位中医的家里。这位中医,对我父亲进行了针灸治疗。很快便痊愈了。

然而,父亲的身体却一直不好。父亲年纪轻轻时便患有肾结石,并且经常患有无法彻底确诊的疾病,身体虚弱。那个时代,学校的课业不繁重,农村家庭的子女都是要下地干活的。上山砍柴、采野菜等,子女都是要参加的。据村里的老村民讲述,爷爷奶奶和其他子女出去干活时,父亲便在家躺着。奶奶天天给他熬中药,从小吃到大。

(3)

母亲的家庭,我在《外婆的葬礼》系列连载中提到了,不过关于家庭成员性格这一块,截止目前,我还没有详细去写。在此我大概叙述一下,更详细的情况我会在《外婆的葬礼》接下来的章节中讲述。

外婆的性格,与我爷爷类似。外婆心里想什么,想让别人怎么做,她却并不说。但是,如果家人没有按照她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去做,外婆就会用语言和肢体暴力攻击他们。外婆我爷爷不同的一点是,外婆在外面和别人打交道时,并不像爷爷那样没准主意。

爷爷对子女的控制,主要靠言语的呵斥。外婆最子女的控制,主要靠唠唠叨叨和殴打。

外婆瞧不起外公,因为外公一直以来都是体弱多病。生产队时期,家里人都去公社劳动,外公总是买药、吃药。曾经外公的父亲特别能干,但58岁去世以后,外婆就再也没瞧得起外公。

母亲从小便被外婆打骂,这在《外婆的葬礼》中已有叙述。母亲童年受到伤害,导致性格扭曲,可是不光如此,外婆却把整个一家六个孩子中的五个,都培养出了唠叨、自以为是、控制欲极其强、脾气暴躁、不考虑他人感受、有理不饶人……等等这些性格。尤其是外婆的三个女儿,这些性格表现的极其强烈,最严重的是我老姨,其次是我母亲和大姨。

(4)

爷爷奶奶来到了东北这边,在公社大食堂干过活,自己种过烟,种玉米,卖菜等,攒了一些钱。公社解体、生产队青年点解散后,他们买下了青年点曾经的趟房。房子后面是山,爷爷便用䦆头一点一点开了山,买了果树,栽种上了苹果、樱桃、酸梅(即灯笼果)等。爷爷的身体状况相当好,七十多岁时还能单手抱住100斤的麻袋,以至于去世当天还在干活,晚上突发疾病后,全村人对他的去世都很震惊。

爷爷奶奶与我的四姥爷(我姥爷的亲叔伯兄弟)家里关系很好。那时候,四姥爷家住在青年点旁边,他们属于邻居关系。四姥爷家盖房子缺钱,奶奶直接给了他们家200块钱。那时候的200块钱,如果按盖房子的成本来算,合现在至少8万块。奶奶这样做的目的,是看上了四姥姥的老妹妹,希望他们能把她介绍给我的父亲。

四姥爷对爷爷他们家的了解很深。当时村中其他人家都互相了解的比较多,更何况是邻居。结果,四姥爷领了这200块钱的恩,却并没有把四姥姥的老妹妹介绍给我父亲,而是介绍了别人。

第一个被介绍的女孩,认为父亲从小体弱多病,从小到大都不能干活,更何况以后,因此不同意与父亲见面。后来嫁给了一户王姓家庭。

第二个被介绍的女孩,以同样的理由拒绝,后来嫁给了我的一个远房舅舅(我外公姑姑的孙子)。她的姐姐家前些年搬到我家上院,成为我家的邻居。

第三个被介绍的女孩,答应了。两个人见面后,一起去市区买了几件衣服。然后,他们在市区里面吃了顿饭。吃饭他们点的是水饺。父亲这个人,与自己亲近的人在一起时,做事只顾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让别人受委屈也要满足自己。这从吃饭上面都表现出来了。当时,点的水饺多数都让父亲自己吃了,对这个女孩不管不问。回来后,这个女孩跟家里说了这事,认为不能与这样的人相处甚至结婚。然后把衣服给送了回来。这些衣服后来给我姑姑穿了。

第四个被介绍的女孩,就是我的母亲。

(5)

外婆家庭里的表现,和爷爷家庭里的表现一样,在外人面前特别会装,外人甚至看不出这里面的不和谐因素。但是回到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原形毕露。

在这里,我仅仅大概的讲述这部分背景,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细节,我会在《外婆的葬礼》接下来的章节中进行叙述。

外婆从小就没看上母亲。甚至从面相上都能表现出来。母亲小时候,家里来了会算命的人。那个人一句道破:“你是一直没看上二丫头啊,你最稀罕的是老小啊,从你的面相上都能看出来。什么活都是二丫头的,好吃的好喝的都给老小,你的小丫头。”外婆听了这话,不耐烦的去了外屋。

外婆曾对母亲说:我让你20岁就嫁汉子,不要以为你能像你大姐那样25岁大姑娘才结婚。当四姥爷去外婆家提出介绍对象,而且对方还是高中毕业,外婆喜出望外。在听闻父亲的情况后,母亲拒绝见面。

但外婆急于把她的二女儿嫁出去,强拉着母亲到我们村和我父亲见面。就在那天,一向准时的小客车,却意外地晚点,在外面车站等了两个多小时都不见车的踪影。母亲往回跑,被外婆强硬的拉扯过来,后面,晚点两个多小时的小客车来了,她被带到我们村来见面。

回家后,母亲对外婆说,不同意。原因:一是我父亲个子矮,身体不好,体弱多病,以后不能干活;二是这个村子不通车(直到今天都不通车),地方偏僻。然后母亲就和村里的一个姑娘去生产队铲地去了。

四姥爷随后赶到了外婆家提亲。外婆没有顾及母亲的感受,答应了这门婚事。母亲回到家,听说外婆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母亲非常生气。外婆说:“人家家好、人好,就是个矮点,你给你四叔个台阶下!”事情传出去后,村里就口口相传,××(母亲的小名)处对象了,高中毕业,好像很风光。母亲被逼无奈,嫁过来了。

父母就是这样相识、结婚的。

母亲嫁过来时,四姥爷的妈,把四姥爷大骂一顿:“人家给你200块钱盖房子,你就给他介绍对象,你丧良心不?那可是你侄女啊!这胎带来就有病,小个不大点,这么多年你也没看看他能干活吗,你不是让人家来遭罪来了吗?你良心上过得下去吗?……”;我村的老关太太(2019年3月22日晚去世,60多岁)的表妯娌对我母亲说过:“你来村里的那一天,我就断定是来遭罪的,村里的这些都是摸着头顶长大的,谁不知道谁。”;我的大娘(我大爷的媳妇,后来成为前妻)对我母亲说:“你家那××(我父亲的小名),错的事硬要昧着良心说成是对的,这可够你呛啊。”……

6年后,我出生在了这个家庭中。

30 条回复

左岸 2019年3月27日 回复

我姥姥也瞧不起我姥爷,因为他基本在家就闲着,很少干活。我妈也有点恨啊,当初我妈本是班里第一,助学金名额只有一个,结果最后被一个复习生给抢去了。我姥爷不挣钱,家里还有个儿子,不想供我妈上大学了,于是就让我妈下来帮家里干活了。早早就嫁给了我爸。当时是真的穷啊,现在两边生活都好很多了。

林海草原 2019年3月27日 回复

哎,这就是人生的无奈之一。现在你们家两边生活都好多了,也是老天对你们家的一种眷顾。

ningqun 2019年3月29日 回复

口述历史往往很动人

林海草原 2019年3月30日 回复

是啊,我虽然不能把历史写的跟史书一样,但我写的是一个很多人表达不出来,但我尽最大努力表达出来的历史。

马也随笔 2019年3月31日 回复

以后常来,写的很真实,接地气,贴近生活。

林海草原 2019年3月31日 回复

谢谢,欢迎常来!

林海草原 2019年4月1日 回复

哈哈,出了书没人买呀

maqingxi 2019年4月2日 回复

你这是记事体,要出版的话,则要改成小说体。

林海草原 2019年4月2日 回复

目前来说,我还没有改成小说体的那种才华,哈哈哈,但我会努力的

七哥 2019年4月3日 回复

这个可以出本自传了,嘿嘿嘿

林海草原 2019年4月3日 回复

哈哈,目前没那个才华,但我会努力的。我们小人物的自传,很多人都不会重视的,但我们小人物的经历,恰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回复 林海草原 取消回复

13 + 8 =